高黏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4)
【摘 要】面对重载交通与极端气候对道路工程的挑战,高黏改性沥青凭借其优异的黏弹性能成为提升路面耐久性与服役寿命的关键材料。本文系统综述了高黏改性沥青的材料设计、制备工艺、性能评价及工程应用进展。在材料组成方面,通过复合改性体系(如聚合物、橡胶粉及纤维的协同作用)显著优化了沥青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及水稳定性能;在制备工艺上,阐明了剪切法相较于直投法的技术优势,并通过工艺参数优化降低能耗;在性能评价中,基于多尺度流变指标与老化模拟试验揭示了材料性能演化规律,指导其在排水路面、超薄磨耗层及桥面铺装等场景的标准化应用。研究同时指出,当前高黏改性沥青仍面临高能耗、长期老化性能衰减及成本较高等问题,未来需通过绿色改性剂开发、纳米增强技术及智能温拌策略,推动其向低碳高效、长寿命方向发展,为道路工程材料的技术升级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高黏改性沥青;工艺优化;多尺度评价;工程应用
研究报告
香豆素并咔唑型肟酯光引发剂合成及在胶粘剂中的应用
刘 觐,李治全,刘晓暄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本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香豆素并咔唑型肟酯光引发剂(OXE-BM)。通过γ,δ-不饱和双键的引入,实现了低活性亚胺自由基向高活性亚甲基自由基的有效转化,解决了传统肟酯类光引发剂亚胺自由基活性不足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⑴多种表征技术证实,OXE-BM具有独特的“双自由基”引发机制:光解产生的亚胺自由基可与分子内不饱和双键环化生成高活性亚甲基自由基,同时通过光致脱羧路径产生甲基自由基,显著提高了引发效率。⑵OXE-BM的吸收光谱较商用光引发剂(OXE-02)红移29 nm,延伸至400 nm以上,有效匹配365~405 nm LED光源;在光聚合动力学试验中,其引发性能明显优于OXE-02。⑶OXE-BM具有适中的热稳定性(221 ℃)和优良的溶解性,在聚氨酯丙烯酸酯(PUA)胶粘剂中最佳添加量为1.0%时可达最高粘接强度(约460 N)。⑷本研究提出的光引发剂分子设计策略为开发高效长波光引发剂提供了新思路,对光固化胶粘剂、3D打印材料和电子封装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光固化;肟酯光引发剂;光致环化
面向极端低温环境的有机硅压敏胶开发
刘洋飞,姚敏赡,王新媛,刘 浩
(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先进低维材料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
【摘 要】以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油为基胶,通过引入交联剂、MQ硅树脂、含铂催化剂及甲苯溶剂制备胶液。经涂覆于聚酰亚胺薄膜并高温固化后,获得厚度约60 μm的有机硅压敏胶带。系统研究了含氢硅树脂含氢量、硅氢比、MQ硅树脂种类及其添加量对压敏胶180°剥离强度、初粘力和持粘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油的黏度为4 000 mPa·s、含氢硅树脂含氢量为0.25%、硅氢比为1.3∶1、选用MQSN作为补强填料且添加量为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油的140%时,压敏胶综合性能相对最优。其180°剥离强度可达7.03 N/25 mm,初粘力为30号小球,持粘力超过99h。该压敏胶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可适应宽温域应用需求。本研究为高性能有机硅压敏胶的配方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有机硅压敏胶;耐高低温;苯基;硅氢加成
基于生物基原料的湿固化PUR热熔胶制备与性能
梁承旭,黄毅萍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以生物基原料聚三亚甲基醚二醇(PO3G)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A)为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硬段,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聚醚/聚酯的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PUR)热熔胶,并对其力学性能、热性能、粘接性能以及耐湿热老化性能等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氰羟比(R值)为1.5、质量比m(PO3G)∶m(PBA)=3∶7时,所制的生物基湿固化PUR热熔胶样品性能优异,拉伸强度最高可达28.7 MPa。此时的PUR具有最低的多分散性指数(可达1.88),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和施工性能。自制PUR产品的热分解温度高于200 ℃,耐热性能良好。自主研发生物基PUR热熔胶与市售PUR胶粘剂在粘接与耐老化性能上相当,在冷热循环及高温高湿下对多基材剪切强度提升更显著,尤其对ABS、铁等湿热稳定性优异,界面粘接机制更稳健,有效抑制湿热脱粘。未来,有望通过改变不同种类生物基原料以及调配原料的比例制备更多优异性能的生物基湿固化PUR热熔胶。
【关键词】生物基;湿固化;PUR热熔胶
快速热解生物油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子琪,邓晓珊,马钧耀,蒋炯岑,龚佳颖,贾良元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摘 要】以快速热解技术对杨木进行热解得到生物油(BO),再将生物油掺入酚醛树脂(PF)进行改性,通过半合成法合成一种生物油-酚醛树脂复合胶粘剂,并对其性能和物化性质做出表征和讨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来测定热解生物油中的主要组分,尤其是对酚醛树脂改性发挥关键作用的酚类物质。对制备好的生物油-酚醛树脂胶粘剂进行了黏度、pH、固化量、吸水率、红外检测、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⑴生物油改性的酚醛树脂胶粘剂的黏度、pH与固含率均随生物油掺杂比例的增加而下降,不同比例生物油改性的酚醛树脂吸水率相差不大,但均高于纯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吸水率。总之,生物油改性的酚醛树脂胶粘剂黏度更小,酸性更强,固含率更小,吸水率更大。⑵改性胶粘剂的拉伸强度随生物油掺杂比例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m(BO)∶m(PF)=2∶8时,改性胶粘剂表现出最优的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达到7.534 MPa,较纯酚醛树脂提升约36%,因此掺入适量生物油可以促进酚醛树脂的粘接性能。⑶m(BO)∶m(PF)=2∶8的生物油改性酚醛树脂的碳化温度(523 ℃)仅比纯酚醛树脂低10 ℃,因此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⑷生物油以不同比例掺杂形成的胶粘剂和纯酚醛树脂胶粘剂的主体结构类似。然而,生物油与酚醛树脂胶粘剂混合后,其大多数基团发生改变,物质活性大幅降低。其中,m(BO)∶m(PF)=2∶8时的红外谱图与纯酚醛树脂最为相近,说明二者的结构类似,均具有较为优良的性能。⑸加入生物油对酚醛树脂胶粘剂改性具有一定效果,其中制备的改性胶粘剂固化后形成的晶体均为非定型晶体,当m(BO)∶m(PF)=2∶8时衍射峰强度最高,固化后更容易结晶,更有利于木材之间的粘接。
【关键词】酚醛树脂;胶粘剂;快速热解;生物油;改性
工艺与应用
真空旋蒸去除水性聚氨酯胶粘剂中VOCs的机理研究
夏至远,梁桂萍,李振梅,万 静,杨东晓,叶代勇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为制备超低VOCs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胶粘剂(WPUA),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部分替代丙酮降低合成过程中聚氨酯预聚物的黏度,并在分散体中共聚改性,以提升胶粘剂性能。对真空旋蒸过程建立传质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并优化,探究转速、体积、温度对传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⑴合成的WPUA胶粘剂在ABS板和钢板上分别具有2.57 N/mm和2.81 N/mm的180°剥离强度;同时ABS样条进行的搭接剪切强度测试也具有3.364 MPa的拉伸剪切强度,对于其他基材也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以上表明,WPUA胶粘剂在多种实际应用场景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⑵真空旋蒸过程中,升温与汽提的协同作用可以显著增强VOCs的脱除效率,经差值法测定和气相色谱分析,VOCs含量低于10 g/L,远低于市售产品。剪切强度与市售产品相当,但剥离强度则明显更高。⑶本研究合成的新型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和极低的VOCs含量。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胶粘剂;VOCs;传质
黄仕文1,2,吴松泽3,陈建军2,3,孙桃林1,黄恒超2
(1.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1;2.广州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40;3.广东白云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143)
【摘 要】利用硅烷改性聚烯烃对丁基热熔胶进行改性,复配纳米碳酸钙和炭黑,制备了中空玻璃用热塑性间隔密封胶。研究了硅烷改性聚烯烃、聚异丁烯、纳米碳酸钙和炭黑的用量对硅烷改性丁基热熔胶力学性能、加工性能、阻水性和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⑴从熔融指数、力学性能、界面粘接破坏面积、耐老化性能和水蒸气透过率等性能方面,探究了硅烷改性聚烯烃/聚异丁烯的用量对丁基热熔胶的影响,得出该配方体系中硅烷改性聚烯烃的份数添加量为10~20份为宜。⑵改性后的材料在实际使用中(≤90 ℃)样品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⑶在纳米碳酸钙/炭黑总份数一定的情况下,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纳米碳酸钙/炭黑的值增大而减少,熔融指数则随着纳米碳酸钙/炭黑的值增大而增大,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为了使丁基热熔胶能兼顾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界面破坏面积为0等三方面的要求,选择m(纳米碳酸钙)∶m(炭黑)=30∶20。⑷综合以上配方中的力学性能、施工性能和老化性能,中空玻璃用热塑性间隔丁基密封胶配方优选使用聚异丁烯30份、硅烷改性聚烯烃20份、炭黑20份、纳米碳酸钙30份,制备出性能指标满足T/ZBH 024—2023要求的中空玻璃用热塑性间隔密封胶。
【关键词】硅烷改性聚烯烃;丁基热熔胶;耐老化性能;中空玻璃
基于激活能计算的高铁侧窗胶粘剂在多环境应力下的寿命预测
钱秀敏1,李 勇1,李东东2,李 莹2,张兰兰2
(1.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62;2.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700)
【摘 要】为了评估环境应力对高铁侧窗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并预测其使用寿命,本研究选取了5种不同品牌的胶粘剂,首先进行使用中经历的单一环境应力考核,确定胶粘剂的敏感应力;基于敏感应力和使用环境,对其中3种胶粘剂进行1 000 h(70 ℃、95%RH)的湿热老化测试,另外两种胶粘剂则接受1 000小时湿热与光照的联合老化测试。通过对比老化前后胶粘剂的物理性质变化,揭示了不同环境因素对胶粘剂性能的具体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样品254型胶粘剂具有最高的预期寿命,显示出最佳的耐久性,适合用于高铁侧窗等高要求应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胶粘剂的寿命预测模型,得出了每种胶粘剂的预计使用寿命,为高铁侧窗材料的选择与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胶粘剂;Peck模型;寿命预测;加速试验
材料科学
自引发水性聚丙烯酸酯的制备及其在阴极电泳涂料中应用
吴淑芳,杨卓韬,刘晓暄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光固化自引发水性聚丙烯酸酯,以改善传统聚丙烯酸酯涂料中有机溶剂挥发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向水性聚丙烯酸酯的侧链引入光敏基团,成功制备了自引发水性聚丙烯酸酯树脂。该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够快速固化,形成具有一定硬度的交联结构,可解决传统水性聚丙烯酸酯需外加引发剂导致的迁移问题。通过调整亲水基团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软段丙烯酸正丁酯(n-B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IPDI-HEA)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物质的量比以及自引发基团含量,可以控制制备出的自引发水性聚丙烯酸酯树脂的性能,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⑴成功制备了IPDI-HEA和光固化聚丙烯酸酯树脂。⑵当DMAEMA含量逐渐增大时,乳液状态由乳黄色逐渐转变为乳白色,存储性能表现良好。乳液粒径逐渐减小,且分布更加均匀。镀膜表面则由轻微橘皮的状态逐渐转变为平整光滑的状态,固化膜的亲水性能明显提高。⑶随着软链段含量的逐步增加,乳液状态、储存稳定性以及附着力均未出现显著变化,然而镀膜硬度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聚丙烯酸酯树脂的热稳定性随软链段比例升高而降低。⑷随着n(IPDI-HEA)∶n(HEMA)比例的逐步提升,乳液稳定性变化相对有限,膜硬度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耐丙酮擦拭性能也有所改善,而附着力则始终保持在优良水平,储能模量(G')和凝胶化速率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⑸随着自引发基团含量的增加,双键的反应速率及最终的转化率均有所提升,并在自引发基团含量达到3.0%时达到阈值。⑹本研究制得的电泳镀膜平整光滑,有着较低的吸水率、更好的透光性、耐老化性、耐酸碱和耐盐雾性,符合金属漆的标准要求。
【关键词】自引发;水性聚丙烯酸酯;阴极电泳;涂料;光固化
上一篇: 2025年协会主要活动安排
下一篇: 没有了